3月2023:《我許的願,我必償還!》

『至於我,我要帶著感謝的聲音向你獻祭;我所許的願,我必償還。救恩是屬於耶和華的』 ~約拿書2 :9

But I, with shouts of grateful praise, will sacrifices to you. What I have vowed I will make good. I will say, “Salvation comes from the Lord.” ~Jonah 2:9

尼尼微城是亞述帝國的政治經濟中心,是帝國多次的首都,當時是世界級的大城市,尼尼微城的廢墟在今日伊拉克北部,摩蘇爾城的對岸。有宮殿、藝術品和圖書館。約書書1:2形容尼尼微的惡行達到了上帝的面前,尼尼微除了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以對待敵人之殘暴聞名,性虐、割鼻、剝皮刑,或是把敵人頭顱鑲入城牆;廟宇就如經營淫業,偶像祟拜和淫亂都與邪術有關,歷史考古中也曾發現以殺嬰孩為祭的千人冢、萬人冢。是當時中亞、西亞非常殘暴的民族和國家。然而就算是這樣,上帝還是希望他們能回心轉意,打發約拿前往尼尼微宣教。

約拿,一個失敗的大先知,舊約除了約拿書外,在列王記下12:25中也有記載到先知約拿,約拿是在北國以色列耶羅波安二世作王之前成為先知的,耶羅波安二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神卻籍由耶羅波安二世來拯救以色列,如同先知約拿的預言,收復了一些被亞述帝國搶走的邊境,但亞述帝國仍然強悍,威脅仍然很大。上帝卻在這個時候要約拿警告尼尼微的惡,給他們一個悔改的機會。當時的尼尼微內憂外患,瘟疫流行,外敵臨城,是最弱的時候,也是以色列收復失土的機會,怎麼會讓先知約拿去敵國幫助對方,從而得到喘息的機會呢?因此當上帝要約拿去尼尼微時候,約拿選擇逃到世界的另一邊-他施去,大約是今日西班牙南部的地方,相距巴勒斯坦3200公里遠。

約拿的特別之處在於他不平凡的經歷,一個上帝的先知卻不聽從上帝的旨意,而在犯錯之後,一人做事一人擔,要人把他丟下船,甚至是丟下海後能在大魚的肚子裡三天三夜, 一直到大魚把他吐上岸。約拿的經歷到底是小說還是歷史,一直被討論著,但是耶穌也用約拿來預表自己說「約拿三日三夜在大魚肚腹中,人子也要這樣三日三夜在地裡頭」(太12:40)。耶穌曾向求神蹟的人說「除了約拿的神蹟外,再沒有神蹟給他看了」(太16:4),而審判的時候尼尼微人要起來定這世代的罪,因為尼尼微人聽了約拿所傳的就悔改了(太12:41)。約拿不只是一個世代的先知,這個失敗的先知講述的是神對他所愛的人的管教,不論是對約拿,以色列,或是尼尼微人都一樣,都是上帝所愛的人。

約拿與神的關係真的非常特別,敢抗拒上帝的旨意,也能在裝死被抽籤抓出來時,認知到錯誤而擔起責任,要大家把他丟下海去。就算陷入絕望在大海、大魚的肚子裡,也有抓住浮木的勇氣向上帝禱告懺悔,並說出「我許的願,我必償還」!約拿到底向上帝求了什麼,似乎看不出來,大概是救命之類的願吧,而償還上帝的有可能就是去尼尼微完成未完成的使命!在使命未完成之前,上帝不會讓我們死,連想死都難。不順服,就待在大魚肚子裡受苦,而受苦之後還是得去完成所交付的使命,問題在於我們花多少時間來學習順服的功課?以色列人在進迦南地之前花了四十年之久,那我們呢?

約拿以自己為中心來看神的作為,約拿的禱告說「那信奉虛無神明的人,丟棄自己的慈愛」(和合本修訂本),恐怕約拿與尼尼微人一樣,是以自己為神,丟棄原本對他人的慈愛憐恤之心,對敵人殺紅了眼,以致於我們的世界充滿了戰爭。當我們無法以上帝的高度來看上帝所造的世界、愛上帝所愛的一切,這也間接地阻礙了人對上帝的順服,甚至是忘記上帝對人的慈愛與憐恤。也許約拿向神許的願是求神照著上帝的憐恤來對待自己,而自己也願意以此憐恤來對待尼尼微。

因為尼尼微的悔改,上帝的慈愛讓尼尼微多存留了200年,一直到西元前632年毀於巴比倫人手裡,上帝對約拿表達出的是祂的旨意與絕對的權柄,人的生老病死、禍福與共不是在人的手裡,乃是掌握在上帝的手中。就連約拿遮蔭的蓖麻樹,也是上帝賞賜、上帝收回,人惟一能做的就是學習明白上帝的美意,活在祂的慈愛與憐恤之下,去愛上帝所愛的一切;不看環境只看神!當我們用感謝的聲音向上帝獻祭時,才開始認識上帝的救恩,因為救恩出於耶和華,祂曾應允,祂必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