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span>牧師的話</span>

1月2021: 引導我,扶持我!

「我若展開清晨的翅膀,飛到海極居住,就是在那裡你的手必引導我,你的右手也必扶持我!」 詩篇139:9-10

大衛在詩篇139篇中承認神的無所不在與全知全能,而這樣的態度除了對神的完全降服外,也相信自己的一生都在上帝的掌握中,這不只是大衛的信仰態度,也讓人看見大衛與上帝之間神聖又親蜜的關係。

如果可以,大衛願意如同飛鳥,翱遊世界、看盡滄生,如果可以,可能也願意如鷹展翅、居高不居下,俯看人間。然而大衛也深知,就算他能打遍天下無敵手、當上以色列的王,掌握人生死,享受權力與榮耀,但是最終他還是在上帝的掌權之中,不論是自己的王位,子孫的前途,王國的興盛,歷史的評鑑,都不是他所能掌握的。而最令他傷心的事是,起來要殺他、竄奪王位的竟然是他最喜愛的兒子。這也讓大衛重新感受到人世一切無一可靠,惟有耶和華是磐石、是山寨,是永遠不倒的依靠。

箴言9:10「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這開啟了人如何得著聰明去面對人生挑戰的一道門,你是用自己有限的聰明,還是用造物主無限的智慧?人會遇到的困境很多是自己造成的,看起來好像人一直在解決問題,事實上是解決自己造成的爛攤子,而人還對自己的表現沾沾自喜,完全不知我們所做的,只是讓事情更加複雜而不自知,我們愈努力去解決問題,卻是愈是造成問題。

大衛一生最後的信仰告白,就是相信造物主的全知全能,接受上帝的引導與帶領,並且如同詩篇23篇最後所述,『我一生一世必有思惠與慈愛隨著我,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這樣的心境看到了大衛的全心信靠,也看到大衛人生最後的選擇,當我們在2021年似乎看到疫情災難接踵而來,苦難還沒有盡頭的時候,神是我們惟一依靠,就算我們在最險惡的處境中,我們相信『你的手必引導我,你的右手也必扶持我!』阿們!

12月2020: 佳恩新情 2021 月曆

一場百年一遇的瘟疫,使得2020年變得很特別。這影響不是只有一個國家,而是全世界所有的國家都受影響,商店暫停營業、學校停課、所有娛樂與社交活動都被禁止,每個人都被限制待在家中,有人上街抗議、有人我行我素,為了一個「帶口罩」,大家吵翻天。

這一場疫情改變了生活的規則,卻改變不了人在困境中堅持自由、渴望與創意的心,山不轉路轉、為生命找出路的心情,特別是台灣人不只在過去SARS中累積的經驗、也在世界上所表現出絕無謹有的防疫成效,從醫療體系到全民防疫的態度,讓台灣有了防疫的好成績,而我們在海外的台人處在不同的社會防疫角度中,雖然無法像台灣一樣,但是許多人依然在自己的位置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一同為所處的社會漠漠貢獻著。從醫療、信仰、藝術、文化、為了他人犧牲自由,我們用不同的身份在述說著同一個故事,陪伴每一個共同面對疫情的人,當我們聽到疫苗研發成功,年底開始施打時,也給了許多人一個盼望。然而,即使有疫苗,明年我們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此、感謝蔡霞芬老師的幫助、收集作品,聯繫、編排,讓這月曆以無報酬的方式與作者群一同共襄勝舉、讓作品與經文互相搭配,一同走向未來的2021年。感謝的作者有張俊傑、郭永興、張麗娜、陳剛毅、陳秀子、蔡霞芬、施素密、甘錦城、葉玉霞、曾龍雄、藍玉梅、盧月鉛等。教會封面是由曾龍雄所攝,留下了2020年疫情中教會建築的身影,灰暗而光明、模糊而真實。在月曆製作過程中尚有一遺珠之憾,原有一幅由許祝所創造的陶土作品和油畫「花」,因翻拍技術問題而未能刊登,而最後由曾龍雄的攝影作品「O Canada!」補上,一方面要對許祝萬分抱歉,無法真實地表現該作品以致於無法放上月曆,另一方面謝謝曾弟兄用「最佳指定打擊」來化解危機使這月曆能及時完成。而印製過程也是七上八下,一方面擔心再次封城而無法出品,另一方面又怕疫情爆發而危害大家。然而「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羅八8),看到許多人拿到月曆的表情,辛苦都是值得的。

佳恩教會在這人類歷史的轉折點中,與我們所處的社區同甘同苦,我們以溫哥華的台灣人藝術家的作品,來製作2021年的月曆,期待在每一個月的作品與聖經經文能與每一個經歷封城疫情的人一同加油,不只促進本地不振的經濟,也在發送作品中與大家彼此打氣、互相加油。教會也因為本次的月曆,而成立了關懷基金,願意在急難、孤單的人、欠缺的人中,伸手扶持、傳遞福音。讓福音的好消息,再一次響遍各地。

10月2020: 為自己積財,在上帝面前也富足!!

「看,我今⽇將祝福與詛咒都陳明在你們⾯前。你們若聽從耶和華-你們上帝的誡命,就是我今⽇所吩咐你們的,就必蒙福。」 申命記11:26∼27

在路加福音12章上有一個無知財主的比喻,說到有一個生意人家大業大,大到沒有地方來收藏自己的財產,所以想到要買房產、增建倉庫,擴大投資,拓展新事業,創造更多的財富。這生意人也對自己說,即然有了這麼多的事業、財富,就可以安心退休,好好享受人生。就在沾沾自喜、春風得意成為人生勝利組之際,上帝卻對他說:無知的人哪,今晚就要你的靈魂了,你為自己所預備的財產要變成遺產,到時候又要給誰呢?

上帝創造人要成為好管家,不管是美麗的地球、自然山川環境,或是賜給人有聰明智慧發展國家、社會的各種制度,或是有各項恩賜在政治、經濟上的發展,音樂、藝術上的表現,都是為了傳揚上帝的作為。詩篇19:1『諸天述說上帝的榮耀,穹蒼傳揚祂的手段』,當我們是為了讚美上帝、感謝上帝而活時,我們辛苦付出所得到成功的果實,就不只是個人的榮耀,也不會只有局限在自我的驕傲中,反而這個世界會因為我們的努力和參與,而更加美麗。

然而,當我們向上帝求恩典、求才能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或是自我滿足的時候,或是我們假借上帝之名而在自由與權力當中豪奪強取時,這個世界表現出來的就是強凌弱,大欺小,這個世界的走向就是富者愈富、貧者愈貧,而人類的存在成為自然環境的災難,最後表現出世上最不需要的就是人的出現。人本身就是問題,人本身就是禍根。這不是上帝創造人的心意,更不會是世界的祝福。自私的表現,只會讓世界愈來愈醜陋,也失去了上帝在人裡面所創造美好的形象。

我們應該要回轉向神,不是祟拜自我,而是敬拜那創造天父的真神。把我們人生的目標和計劃成為上帝國計劃中的一部分,當我們走在上帝的計劃時,成就的是上帝,榮耀的也是上帝,但我們會因為上帝得榮耀而讓我們的目標和計劃得以成就。上帝可以沒有我們,但我們不能沒有上帝。當上帝喜悅我們所做的事並祝福時,上帝會負責一切,當我們不是為自己建造房屋而是為上帝建造房屋的時候,上帝必定保守建造的工人和所建造的城池,我們和上帝站同一邊,我們的勞碌將得到最大的收益。不只得著財富,也在上帝面前得到稱讚和賞賜。朋友,將你所有的,為主所用,主的賞賜,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

8月2020: ⽣命的祝福與詛咒,種什麼,收什麼!!

「看,我今⽇將祝福與詛咒都陳明在你們⾯前。你們若聽從耶和華-你們上帝的誡命,就是我今⽇所吩咐你們的,就必蒙福。」 申命記11:26∼27

得著祝福或是詛咒,常常取決於我們做了什麼樣的選擇,付出了什麼樣的⾏動。

有⼀個故事這樣說的,⼀個⽗親有⼀個兒⼦,兒⼦常常帶給他麻煩和煩惱,⽽後來兒⼦也離家出⾛、⾳訊全無。有⼀天⽗親為了⼼中的愁苦⽽去看⼼理諮商師,並提到對兒⼦的看法時,諮商師問⽗親說:「你這樣咒詛你兒⼦有多久了︖」⽗親很驚訝地問,「你說我在咒詛兒⼦是什麼意思︖」諮商師說:「當你在抱怨⼀個⼈的時候,就是在咒詛他」,「你剛才都在說有關你兒⼦的不是,所以問你這樣咒詛兒⼦有多久了」︖這⽗親說,從他⼀出⽣,我就咒詛他到現在,我從不曾說過什麼好話。」諮商師說:「我要挑戰你和你妻⼦,在接下來的兩個⽉中,當你們想到兒⼦時,要記得他好的⼀⾯,要祝福他,求上天賜福給他。」於是⽗親回去告訴妻⼦,兩⼈從新回想兒⼦的⾔⾏,並且願意祝福他。

有⼀天,⽗親接到了兒⼦的電話,兒⼦說:「爸爸,我只是想打電話給你,因為我過去⼀個禮拜⼀直想到你和媽媽,所以想打電話給你,看你們好不好」︖如果是過去,⽗親可能會籍題發揮再碎念兒⼦⼀頓,然後⽣氣掛掉電話,然⽽這⼀次卻和氣地問說,「如果你想我們,為什麼不要回家,在週末⼀起吃個午餐︖」於是兒⼦真的答應也回到家和⽗母⼀起午餐。兒⼦穿著邋遢,又留著⼀頭長髮,如果是過去,⽗親⼀定又會開始咒罵,嚴厲苛責兒⼦︔但是這⼀次,卻以⼀個接納的態度來⾯對,並且願意在⼼裡祝福他。當兒⼦提出⼀些問題時,⽗親沒有⾺上否定,⽽是靜靜地聽,⽽兒⼦也⽤平靜的⼼去對話。當午餐要結束時,兒⼦說:「這次和你⼀起午餐,覺得很⾼興!因為和過去的相處經驗都不⼀樣,我們下次可以再⼀起午餐嗎︖」就這樣,兒⼦不只願意回到家,⽗⼦之間的關係也改善了,⽽⽗親更是提出兒⼦能回家過夜的建議。

當⽗親停⽌咒罵並⽤祝福來代替抱怨時,兩⼈的關係不⽌改善,並且互相原諒,⽽看待對⽅時,內⼼的感受完全不同了,這好轉的關係從什麼開始︖從為對⽅祝福開始。如果⿎勵能使廢才變天才,那麼祝福也能讓⼈與⼈的關係變和諧!我們種下咒詛的種⼦,收到的就是咒詛︔如果我們種下的是祝福,收成的就是祝福。

摩西要以⾊列⼈停⽌抱怨,不要只看到⽣命的不如意,更不要想⽤咒詛來得著幸福,要怎麼收,就要怎麼種,先改變我們看世界的視野,這世界才能朝向美麗來前進。

當我們處在這看似混亂⽽失序的世界時,不要急著抱怨或咒詛,⽤祝福來代替我們內⼼的煩躁,學習去祝福推⾏政策的官員,祝福不守交通秩序的駕駛,祝福習慣與我們不同的鄰居,祝福我們的兄弟姊妹,當我們⽤祝福作為種⼦時,有⼀天我們就是⽤祝福來收成。

想要⾃⼰蒙福,就從祝福別⼈開始。

7月2020: 降災之地,也將是賜福之地!!

「因為祂的怒氣不過是轉眼之間,祂的恩典乃是⼀⽣之久。⼀宿雖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 詩篇30:5

在猶太⼈中有⼀則古⽼故事,有⼀對耶布斯⼈兄弟阿珥楠和亞勞拿,兄弟倆雖分家,但是相親相愛,他們的⽲場也連在⼀塊。有⼀年農作歉收,哥哥阿珥楠⼼想弟弟年紀輕應該要多照顧他,所以搬了⼀些⽲捆給了弟弟。⽽弟弟亞勞拿⼼想,哥平時都照顧我,⽽現在農作歉收,家裡⼈⼜又多,吃飯的也多,就乘著⿊夜,也搬了⼀些⽲捆去給哥哥。沒想到,到了天亮算了⼀算⾃⼰的⽲捆,竟然沒有減少。兩兄弟⼀連搬了幾天,不管怎麼搬,⾃⼰的⽲捆都沒有減少,也沒有發現對⽅也正在做和⾃⼰⼀樣的事情。就⼼裡想,難道是上帝差遣天使為我積存了⽲捆嗎︖到有⼀晚上,哥哥和弟弟撞⾒了彼此在搬⽲捆,才終於明⽩發⽣了什麼事,因⽽相擁⽽泣感謝上帝。

這個故事似乎也化為許多不同民族、不同⽂化下的民間故事,不論起頭是誰,這對耶布斯⼈兄弟,他倆的⽲場所在之處就在今⽇耶路撒冷城南的地⽅,⽽耶布斯⼈是諾亞的孫⼦,迦南的兒⼦耶布斯的後代,在撒母⽿記下,更有⼀段⼤衛買這塊⽲場來築祭壇獻祭的記述。

在⼤衛做王的末期,⼤衛突然要點數以⾊列境內眾⽀派的⼈數,從但直到別是巴要知道百姓的數⽬。點數百姓在歷代中都做過,通常是為徵兵、納稅之⽤,但是⼤衛點數百姓可能是出於驕傲,為要彰顯⾃⼰的作為,因此在這事上得罪了上帝。上帝差遣先知迦得告訴⼤衛,『耶和華如此說,我向你提出三樣,隨你選擇⼀樣,我好降給你!』於是迦得問⼤衛:「你要國中有七年饑荒呢︖或是你在敵⼈⾯前逃跑,被追趕三個⽉呢︖或是在你 國中有三⽇的瘟疫呢︖」⼤衛不願落在⼈的⼿裡,寧願落在耶和華上帝的⼿裡,因為上帝有憐憫。⼤衛選了三⽇的瘟疫,以⾊列境內因⽽死了七萬⼈。當天使向耶路撒冷伸⼿要毀滅的時候,上帝改變了⼼意,就對天使說「夠了,住⼿吧!」⽽那時耶和華的使者在耶布斯⼈亞勞拿的⽲場,迦得對⼤衛說,「在耶布斯⼈亞勞拿的⽲場上為耶和華⽴⼀座壇」,雖然亞勞拿很樂意將⽲場上的⽜和柴給⼤衛獻祭,但是⼤衛說不能⽤⽩⽩得來的東西作燔祭獻給耶和華上帝。所以最後⽤五⼗舍客勒銀⼦買了那⽲場和⽜。耶和華上帝接納了⼤衛的燔祭和平安祭,垂聽了那地的祈求,瘟疫就⽌住了。 那地,後來也成為所羅⾨王建造聖殿的地⽅,直到今⽇,原來的祭壇不在了,所羅⾨王建造的聖殿也變成了清真寺,但是那地依然是⼈們向上帝禱告求平安的地⽅。

今⽇我們所遭遇Covid-19的疫情,是否也是出於執政者、掌權者內⼼的狂妄與驕傲︖是否許多百姓也在⾃⼰的驕傲中承受了上帝的怒氣與擊殺︖我們需要再⼀次謙卑⾃⼰ 並求上帝給我們智慧,好讓我們知道到底要做什麼不做什麼︖如何在瘟疫災難中,明⽩上帝的旨意︖如何活著⾒證上帝的慈愛與憐恤︖然⽽降災之處也是賜恩之處,「因為祂的怒氣不過是轉眼之間,祂的恩典乃是⼀⽣之久。⼀宿雖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讓我們⼀起,為了這個世代築起祭壇,擺上我們的燔祭和平安祭,為這個世代求平安,為耶路撒冷求平安,為我們⾃⼰求平安!